8月13日 好像不對ㄝ…
今天隊長拿了一份盤式支承頂面的高程給我
該份資料是本公司最有潛力的工程師算的
我很好奇他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隊長居然會對他讚不絕口(很少看見他誇獎別人)
手邊資料有限的他,一定是用帽樑頂面高程+30cm去算出來的(有點小問題啦~~~)
我就將帽樑頂高程+30cm跟他的資料做比較…
沒想到…完全不一樣…他的高程全部都比我低3cm
原來他將鋼樑楔型板的3cm也扣掉
可是鋼樑楔型板不包含在支承座的總高度(如果你看得懂施工圖…)
我問隊長為什麼要這樣算,他說鋼構廠的樂哥說那30cm有包含鋼樑楔型板所以要扣3cm(天ㄚ~~~樂哥的話能聽嗎,他只有上酒店的時候才會清醒…)
不可能…
我看過盤氏支承計算書(施工圖上畫的也是從那call過來的)盤氏支承的高度依不同噸數有不同的高度
就依上圖中的盤式支承,它是屬於100T單向活動抗上揚型,支承座淨高15.3cm
15.3cm+無收縮沙漿墊高度5cm+鋼筋混凝土高度9.7cm=30cm
並不包含鋼樑楔型板的3公分…我就是不懂為什麼你們一定要扣3公分咧~~~
跟你們講又講不聽…
就常理判斷
盤氏支承跟鋼樑是2家不同的廠商
盤氏支承的計畫書95年就已經准于備查在案
而鋼樑的施工圖96年5月才開始繪製施工圖
不同的廠商,不同的時間送審,你認為盤氏支承的廠商會打電話去問鋼樑廠商鋼樑楔型板的厚度幾公分,然後再將它加在盤氏支承的高度中嗎??
不可能~~~而且那時候鋼樑還沒發包,那來的廠商ㄚ…
可惡~~~越想越氣~~~
算了~~~你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吧,現場做得算,做錯再改施工圖吧^^
明日之星是不可能錯的,我這隨時會被fire的還是惦惦不要出聲吧…